首页

日本byd视频

时间:2025-05-30 01:22:43 作者: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获三方面新发现 浏览量:49797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阮煜琳)记者29日从中国自然资源部获悉,“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28日抵达海南海口,标志着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全部考察任务。本航次南极考察主要有三方面新发现。

  据介绍,此次考察的最大亮点是中国首次在南极秋季开展以罗斯海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联合航次,成功实现了传统南极考察由夏季向自然条件更为恶劣的秋冬季的延伸,累计完成4条断面共计24个综合海洋调查站位,布放34个各类观测浮标,采集水样、膜样、沉积物、生物及海冰样品共计5000余份。

  本航次南极考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新发现,在水体结构方面,秋季罗斯海水体分层明显,水下150米以内水体混合均匀,但位于混合层以下的变性绕极深层水可入侵到南纬75度区域,而冰间湖200米至400米深度范围存在明显的冰架过冷却水。

  在低营养级生物方面,罗斯海区域初级生产过程不活跃,但冰间湖0米至200米水层浮游动物生物量较高,并在调查海域500米至2000米的深层发现有浮游动物越冬类群。

  在磷虾和高营养级生物方面,西部海槽陆坡区存在密集南极磷虾群,鸟类和哺乳类主要集中在冰缘区,优势种分别为南极鸌和阿德利企鹅,以及食蟹海豹与南极小须鲸。

  本次考察任务由“雪龙”号、“雪龙2”号、“永盛”号货轮3船保障。这也是中国第二次在南极实施3船分航段考察,其中,“雪龙”号2024年11月1日从广州出发,2025年4月8日返回,历时159天总航程2.7万余海里;“永盛”号货轮自2024年11月20日从张家港起航,2025年1月23日完成考察任务,历时65天,航程近1.1万海里;“雪龙2”号于2024年11月1日从广州出发,2025年5月28日返回,历时208天,总航程4万余海里。

5月28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抵达海南海口,标志着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全部考察任务。(自然资源部供图)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由来自国内外118家单位的516人组成。此次考察还联合英、美、澳、新(西兰)、挪、韩、泰、马(来西亚)等8个国家科研机构的12位科学家共同参与,为国际社会更好地认识极地、保护极地迈出坚实一步。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龙威表示,本次考察在技术方法创新、中国自主研发极地装备的规模化应用、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在作业时间、区域跨度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为未来执行大规模、高强度、国际化和跨学科的极地综合考察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中国和国际社会深入研究南极快速变化、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南极治理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五部门加强乡村建设项目库和任务清单管理

红山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实证。

中国科技部副部长吁深化人工智能安全治理

该负责人称,匈塞铁路贝诺段大幅缩短了沿线城市间的旅行时间,有效降低了出行成本,“同城效应”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启了双城通勤的生活新模式。同时,高铁带动商业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极大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24中国网球巡回赛启幕 CTA200济南站开赛

十载尽心力,千年韵致传。从历史时光里的舳舻千里、渔火延绵,到现实图景里的物阜民丰、河畅景美,大运河沟通南北、贯联古今、流向未来。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以“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为契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让古老大运河在滋润两岸沃土、催生经济繁华、造福大众百姓中焕发时代新风貌,为传扬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注入不竭动力。(甄郝)

民俗创意齐上阵 北京网络普法形式新颖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所长,“中国研究中心”中方副主席陈光金在开幕式上做题为《AI技术产业化发展及其收入分配影响》的报告。他指出,当前中国AI技术的发展不仅对经济增长,也对社会各方面,尤其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24年云南昭通小肉串穿制和烤制技能竞赛在昆明开赛

本届审读委由王尧、王春林、李云雷、杨庆祥、何平、张学昕、张莉、张燕玲、孟繁华、岳雯、洪治纲、贺绍俊、黄德海(按姓氏笔画排序)等13位熟悉当代小说创作的评论家、编辑家组成。其中,审读委洪治纲因初评候选篇目中有亲属入围,根据郁达夫小说奖评选条例,退出本次投票以作回避。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